从 “危房” 到 “安心居”: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2025年要持续实施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旧街区更新改造,要系统推进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任务。危房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在时刻威胁着居住者的生命安全。2024 年 5 月 22 日拆除工人在对东泉正街 129 号危房进行拆除施工时,因拆除顺序不当致使连接室内与阳台的悬挑梁突然倾覆。紧接着在5 月 27 日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第 48 栋楼西侧半边轰然坍塌。
在危房带来的重重危机之下的改造更新工作成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各个城市正在一步一步把把老房子、旧房子变成好房子。WITBEE®888集团游戏入口科技®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带来科技的曙光。它将物联网、传感器、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于一身,对房屋的关键指标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和评估。
一、建筑结构内部因素的监测内容
智能加速度监测仪、智能结构诊断器、倾角振动监测仪、GNSS 监测一体机等高精度设备共同构建了精细的传感器网络,这个网络犹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伸向房屋各个要害部位的敏锐“感官触角”,能够紧密协作并共同对建筑的健康状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把脉问诊”。
1.智能加速度监测仪能够实时监测建筑在日常使用以及遭遇突发状况(如地震、风暴等)时的振动情况,为评估建筑的动态响应和安全性提供关键数据。
2.智能结构诊断器则专注于对主体承重构件(如梁、柱、墙等)的内力分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为建筑的结构优化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3.倾角振动监测仪则持续记录建筑倾角的变化数据。无论是地基沉降、不均匀荷载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建筑倾斜都能及时发现并发出预警。
4.GNSS 监测一体机实时监测建筑和地基基础的沉降、水平位移等关键参数,也可实时反映建筑在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变形情况。
二、建筑结构外界环境因素的监测内容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范畴确实远远不止建筑结构本身,它还涵盖了风速风向、温湿度、降雨量以及地震烈度等多种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这些环境因素对于建筑安全而言都至关重要。
1.风速风向的精准监测能够即时捕捉到强风天气的来临,为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提供早期预警。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强风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巨大压力,而实时的风速风向数据则能帮助工程师和物业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2.温湿度变化数据的持续收集与分析,对于理解建筑材料的热胀冷缩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建筑材料的尺寸和性能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有所波动。这些数据为制定针对性的维护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降雨量的实时监测能够让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雨水对房屋的浸泡风险。特别是在暴雨季节持续的强降雨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进而对建筑物的地基造成威胁。
4.地震烈度的实时监测则是判断建筑受损程度、及时启动应急救援的宝贵资源。在地震发生时地震烈度数据能够迅速反映地震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他们迅速定位受损严重的区域并采取有效的救援行动。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从 “危房” 到 “安心居” 的道路上正砥砺前行,用科技的力量为每一座房屋保驾护航,让居者无忧、让城市生命线更安。
相关阅读: